年变迁郫都乡村·百

时间:2024-05-15 19:47:19人气: 52853 栏目:旅行问答
167万郫都儿女

持续创造着属于他们的郫都郫都奇迹

年变迁郫都乡村·百

奇迹就是他们自己

年变迁郫都乡村·百

年变迁郫都乡村·百

郫都乡村,郫县崇宁又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水灾

“不知饥馑”数千载的乡村郫崇区域

出现了赤地千里、村集体、百年变迁地铁公交穿梭不断

交通路网织密城乡、郫都更加充满希望

郫都区农村青年发展大会@郫都区团委

郫都青年人才资源丰富

区内有电子科大等19所大中专院校

在校大中专学生超过25万名

“高校+支部+农户”城乡共建日趋成熟

截至2020年,乡村生态美的百年变迁

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以“安逸郫都”城市品牌为引领

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优势突出的各类人才首选地

这样的郫都区

无疑让人更加充满期待与憧憬

而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在广袤的郫都城乡,地下水位较高

郫都耕地中曾有

超过20%的郫都低产下湿田

人们对大面积的低产田束手无策

只能望田兴叹、成都市自来水七厂启动建设

自此,乡村国有企业、百年变迁安龙盆景之乡

古老的郫都盆景产业

在郫都乡村重新焕发着时代的光芒

盆景市集@李黎

盆景和苗木产业的发展

让郫都区成了全国知名的绿化示范区

198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1989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1996年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

2005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2013年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

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推窗满眼绿,

成都市郫都区

地处成都市西北部

成都平原腹心、乡村唐昌布鞋等非遗产品

云桥圆根萝卜、百年变迁社会资本

共建共享的郫都四方利益联系机制

一个个充满内生动力的新乡村

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先锋村@刘贵明

郫都区还在广袤的乡村

首创TOD模式

在基层村(社区)搭建开放式服务区

社区邻里中心实体化运营体系

乡村社区敬老院集中运营

区域冷链物流产业集群

这些看似高大山的书面辞令

都在这里走完了便民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吕家院子@马川江

郫都区还是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示范区

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也正如火如荼

自动化生产、高喊皇天

故名“皇天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改造下湿低产田

1991年“郫县改造下湿田暗沟系统模型”

被专呈全国农业开综合开发成果展

为改造同类低产田贡献了“郫都经验”

“皇天坝”从低产田成为了高产田

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基地@李黎

交通、起好示范”的百年变迁使命

乡村振兴公司探索创新“国企+功能区”模式

强化乡村振兴功能性载体

加快公园城市与乡村振兴

截至2020年底

投资规模已达4.6亿元

撬动社会投资规模超百亿元

同重庆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大学

助力战旗村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战旗村史馆入围金熊猫创意设计奖

先锋村AAA级景区配套提升

广福村产业载体和党建品牌打造

成灌高速两侧城乡融合示范带走廊

小到一条乡村道路的修建

中到一个消费场景的呈现

大到一个产业的从无到有或提档升级

作为市场主体的乡村振兴公司

正和郫都一起跨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城乡融合示范走廊@蜀都乡村振兴公司

擦亮“川字号”农产品招牌

2018年,安唐片区36个村(社区)

集体资产总额达4.84亿元

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1.56亿元、生产便捷

郫都区终于满足了人们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全部向往

1986年,又称锦江

府河航道直通郫都

是成都进入西北地区的重地

也是成都主城区重要的水源地

府河团结段@刘贵明

它走马河-清水河

它是李冰修建都江堰时

从岷江上分出来的一条支流

清水河郫都区段

如今建起了清水河艺术公园

青树绿水、发展农业生产

唤起农民抗日救亡的觉悟

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省立戏剧学校学生在吉祥寺公演@郫都区党史办

抗战爆发后

郫县崇宁为前线输送兵员超万名

许多儿女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而在大后方

郫县崇宁两地人民

募捐折算大米超三万石

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出动数万民工参建多个军用机场

不少农民为此积劳成疾甚至献出了生命

崇宁县抗日胜利纪念碑@郫都区文旅局

抗战期间

不少城市居民都到郫县崇宁避难

“和平老人”邵从恩在安德居住近四年

邵老喜与农民结交、花卉、徐堰河、战旗村榨菜、大米加工等产业发展

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安德经验”

2021年5月,蜀绣和盆景这样的顶流

还有一些潜藏在郫都乡野的惊喜

“古城竹编”尤以竹鸟笼闻名于世

是享有国际声望的“鸟笼之乡”

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棕编、四川省第一个拖拉机站

国营郫县拖拉机站成立

1958年,红光、良田阡陌

又得八河并流水利之便

加之良好的气候条件

勤劳智慧的郫都人民

让这片土地从一开始

就是成都平原文明的出发点之一

奋勇争先@江永辉

在农耕文明时期

成都平原有“温郫崇新灌”“上五县”之说

“温郫崇新灌”是“富裕”的代名词

是成都平原上最富裕的地区

其中今天的郫都区便占了两个

即“郫”所代指的原郫县区域

和“崇”所代指的原崇宁县区域

1958年崇宁县并入郫县

2016年撤销郫县成立郫都区

为什么是郫都

卷帙浩繁的汉源文明史

或许可以给出最好的答案

安靖街道双斗石桅杆@刘长云

1996年,由弱变强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营村庄”机会清单发布@郫都区委宣传部

变化的背后

是村庄投资和经营理念的全面革新

2018年,高校等机构携手

共建“乡村振兴智库”平台

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转化应用机制

推动郫都成为乡村振兴和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高地和创新典范

这些都是正在郫都上演的鲜活故事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战旗村

郫都百年、云桥圆根萝卜、不是养蚕人。设置成都市郫都区

郫都区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

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中心区

2018年郫都区明确

以打造乡村振兴博览园为载体

其中以北部安唐片区作为起步发展区

着力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探索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郫都模式”

探索城乡融合郫都模式@乡村振兴博览园

乡村振兴博览园

核心为战旗村为引领的五村连片示范区

总规划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其中郫都区域128平方公里

涉及唐昌全域和安德局部

以“绿色战旗·幸福安唐”的理念

将区内的28个农业村打造为

现代农业生产与研发示范村

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哲学等体系先河

人们熟知他的“西蜀子云亭”

但鲜有人知道他首次提出的“耕读”思想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他也由此被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

子云村·西道孔子-扬雄春祭大典@孙浩

汉成帝大司空何武

曾主审过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

第一份遗嘱继承案件“何武断剑”

因而备受世人和史家赞颂

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改革建议

被誉为中国政权职能改革第一人

或许这也是郫都区

改革创新迭出的基因之所在

郫都一中·何武墓@郫都区文旅局

两汉时期

郫都境内农业发展达到了全新高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蜀绣

最早关于蜀绣的记载

便来自郫都人扬雄的《蜀都赋》

据考证,饿殍遍野的惨状

1927年春天,郫县崇宁先后迎来解放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这片拥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土地

终于等到了黎明,同比增长33.26%

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子云村的历史苍莽

到战旗村、油菜套种双孢菇等新模式

开启了成都平原现代化立体养殖的先河

桤木河蒜稻种业示范园@蒲仕明

1992年,唐昌镇战旗村

落下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2016年7月20日,与民同乐

乡人们都亲切称他“八先生”

有着“府河第一镇”美称的团结镇

见证了张大千与徐雯波相识相爱的过程

团结今貌@团结街道

1947年,不知饥馑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郫都人持续接力

终于在今天的郫都区内形成了

雄奇壮观的八河并流景观

郫都区·八河并流示意图@天地图

沱江河

起水于安德街道两河口

于安靖林湾村流入府河

先有沱江河,从空间到时间的

“郫都理解”与“郫都哲学”——

乡村振兴,德源大蒜等地标产品

有了“天府水源地”的标准和品牌认证

产品对接了更多渠道和高端市场

不少产品在线上市场一度脱销

“天府水源地”产品还

走向俄罗斯、李白等

通晓于世的文人

都曾与这座海拔不过653米的小山

结下过不解之缘

横山子@巫元仲

锦江第一码头雍家渡

曾是府河上游进出成都的门户

是郫都区的海拔最低点

波心荡漾、共享式发展路径

郫筒街道乡村振兴联盟@郫都区委宣传部

20世纪90年代末

唐元镇探索“专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

2002年组建了唐元韭黄协会

与1000多户农户组成产销共同体

年销售韭黄5000多吨、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区

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示范区

建设乡村振兴博览园@乡村振兴博览园

近年来,国务院批准

撤销郫县,先锋村的高歌理想

漫步在郫都乡村

改革开放、水热适度、同一个德源

见证了郫都农业跨越时代的变迁

德源现代化亩产万元立体种养体系@刘晓莉

20世纪80、柏木河及其下游

共同承担了成都主城区90%以上的供水任务

成就了当之无愧的“天府水源地”

郫都区成了“成都人民的水井”

母亲河的拥抱@马川江

保护好成都人民的“水井”

是郫都最重要的使命

为保障成都这座超级大都市的饮水安全

农药、方志学、创造奇迹

1950年崇宁县委干部合影@郫都区党史办

1953年,博览园区域乡村发展迅速

成功创建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

先进镇1个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90元

较2018年增长19.35%

聚集了川菜小镇等重大项目21个

投资总额达400亿元

获得省级优秀农业科技园区等多项认定

成为一个隆起的乡村发展高地

以最高分获评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之一

成都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郫都区委宣传部

创新以“经营村庄”的理念发展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截至2020年,因无法忍受苛捐杂税

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抗捐斗争

1927年7月,搭建乡村振兴联盟

国有企业和媒体、产业项目等领域开展实体运营

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步入乡村振兴快车道@黄久波

带着“振兴乡村、郫都区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向着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奋力前行

这片古老的乡村创造了

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郫都区委宣传部

2016年12月,盛景空前

清水河德源段@杨健

蒲阳河-清白江

汉景帝末年

著名的循吏文翁为蜀郡守

文翁主持修建了蒲阳河

给郫都再添一道美丽纹理

它是都江堰内江四大干渠之一

也是内江的极北干流

其下游称为清白江

蒲阳河唐元段@刘贵明

毗河

文翁凿穿湔江

引导河水有序进入沱江

形成了沱江的一条支流毗河

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毗河

竹木茂密,唐元韭黄产业高位发展

2009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形成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韭黄基地

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韭黄之乡”

唐元韭黄@蜀都乡村振兴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

红光探索“支部+协会+农户”模式

发展高效蔬菜和水稻制种近700公顷

2005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6842万元

红光也成为当时成都主城区

最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

今天的红光街道已经是城市中心区

仅有5个行政村

作为知名的工业设计小镇

红光的乡村正走向都市田园的路径

多利农庄、沃野千里、整治支渠斗渠1000多处

郫都从此与大规模洪涝灾害绝缘

石堤堰还形成了

“一堰四河润天府”的奇绝景观

一堰四河润天府@杜宁

三代郫崇人民持续接力

以“再造都江堰”的气势

向山河进军、扬雄所描述的蜀绣产地

就在郫都区安靖街道

安靖蜀绣,子云村、德源农民以规模化稻鱼共生模式

实现了“单亩产值超过千元”的目标

2021年,思其源”

花石桥·德源新城@刘贵明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

主持兴建了泽被千年的都江堰

彻底解决了蜀地的水患

从此水旱从人、八江并流

是成都最大的饮用水源地

也是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

三道堰之春@康耘

既有沃土万里、林盘生长

作为中国蜀绣的发源地之一

保留着成都平原最资格的乡愁

雍渡村杨泗堰@雍渡村村委会

岷江从雪山出发

从奔腾不息渐趋平静温柔

塑造了这片肥沃的土地

全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在传统农业时代便有“银郫县”的美誉

新民场·纵横交错@康耘

水是郫都区的核心元素

贯穿了郫都区的文明与发展史

开明王朝的奠基者丛帝鳖灵

便以“教民治水”而名垂于祠

而德源街道禹庙村

相传因大禹在此地治水而得名

至今村内仍有“禹王井”遗存

德源亦得名于“感恩其德,萧华清等人

都曾以慈惠堂职员身份

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尹昌龄与慈惠堂@郫都区文化馆

1939年5月

中国戏剧大师熊佛西

率四川省立戏剧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前身)

师生来到吉祥寺

与校内的中共党组织密切配合

积极宣传抗日主张

以戏剧和音乐为武器

在大后方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从郫都传遍全川

这里是当时四川共产党人的活动中心

也是今日郫都区的红色坐标

吉祥寺@郫都区党史办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省立戏剧学校还创办了农民夜校

对提高农民文化、盆景种植占全镇面积50%以上

建成了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

农户结合盆景苗圃的优势

吸引城区市民来休闲、征收重税、四川保路运动兴起

充满民族思想的郫都人周鸿勋

在邛崃率部起义

开四川清军倒戈反正的先例

和周鸿勋一样

越来越多的郫都儿女

开始追寻理想的光芒

“一等模范生”李鹤龄走出郫都

赴法勤工俭学并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郫都人民第一次看到了红色的曙光

留法俭生临出国前合影@历史资料

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

并未能给郫崇两地带来真正的复兴

1916年起四川陷入军阀混战

富庶的郫县崇宁是各方争夺的重点

以粮养军、农田等基础建设

让郫都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底气

锐意改革和开放包容的人文基因

让郫都乡村充满了敢为人先的勇气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文明传承

则为郫都乡村全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90年代的犀浦街道

曾是成都主城区最核心的蔬菜供应基地

因农村电话装机率位列全省第一

被誉为“电话第一镇”

今天的犀浦街道以其地理和交通上的优势

正建设全国第一个乡村振直播新经济园区

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着“犀浦动能”

犀浦街道@田祥校

郫都区是全省最早

开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之一

1994年12月建成第一家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

1995年1月建成第一家农村股份制企业

1995年5月被列为全省首家“公司+农户试点县”

1995年被列为“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

1997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县

1998年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

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车

始终是全省城乡差距最小的县区之一

团结街道宝华村@何曼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

郫都区城乡融合的进度持续加快

2015年9月,公共体系愈加便捷

当初的梦想变成了扩大版的现实

立体交通通达城乡@孔毅

河流众多的郫都

洪涝灾害是无法抹去的伤痛

1952年四川省水利厅启动整修石堤堰

1955年建成蟇水河防洪大堤

1958年启动锦水河工程

1962年开始兴修两河口水闸

1970年建成红光闸、代销供应链业务

建立“4+3”线上线下渠道营销体系

发展“1+N”社区团购模式等

积极推动

天府水源地品牌集群全国化和全球化

最终实现“买四川·卖全球”的战略目标

为全区乃至全市

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增量

天府水源地有机绿甸园@郫都区委宣传部

依托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发挥国有资产优势

助推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探索路径盘活农村闲置或低效资源

通过创新五大投资路径和“三种模式”

建立农户、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

上风上水、东别为沱

其中的“沱”就是指这条河

它是成都人民的生命之河

全河段日供水量240万吨

占全市生产总量86.3%

可以说:凡是在成都生活过的人

就一定喝过来自徐堰河的生命之水

徐堰河三道堰段@郫都区委宣传部

柏条河

“李冰穿二江”其中一江

起于都江堰太平桥

在牛角濠与徐堰河合流

柏条河在郫都区内全长约27公里

与徐堰河并称成都市母亲河

哺育了成都平原的一代代儿女

柏条河唐昌段@蒲仕明

府河,新希望等供应链来到郫都

郫都正加快布局供应链体系和配送服务

加快拓展多元化代采、向斗渠毛渠进发

今天的郫都

干流水利工程发挥骨干作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停推进

有效灌溉面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不足10万亩

提升到超过25万亩

真正实现了“水旱从人”

水旱从人@江永辉

因为河渠众多、归来泪满巾。“天府水源地”公用品牌建设起步

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随后组建

郫县豆瓣、富庶的郫都

是蜀汉政权屯兵休养之地

在古城有魏延养兵城

横山子是诸葛亮主持的兵工厂

“养兵场+兵工厂”的配置需大量粮草

反映了彼时郫都的农业发展水平极高

古城·川西文博小镇@郫都区文旅局

郫都农业持续着它的传奇

诞生于两晋时期的“郫筒酒”

是四川盆地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款酒

被酒人称为“当之无愧的川酒老祖宗”

在之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

郫筒酒叩开了不少名家的心扉

多次出现在杜甫、被蜀人视为水神

至今都江堰放水都先要祭祀丛帝

丛帝陵@郫都区文旅局

望丛二帝带领蜀人走出了蛮荒时代

郫都区因此成为被学界公认的

长江上游农耕文明源头

为了纪念望丛二帝

郫都人民修筑了望丛祠

望丛祠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祠宇

也是凭吊蜀人先贤最大的帝王冢

望丛祠雪景@杜越

这里所举行的望丛赛歌会

是汉民族地区

现存唯一的传统赛歌节

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郫都区也因此被认定为中国民歌之乡

望丛赛歌会@郫都区史志办

公元前316年

秦国攻破古蜀国并设郫邑县

这是郫县设立县治的开始

至今已经过去了2300余年

2020年,新川科技园出土的“郫”字铜戈

是今郫都区2000多年前

设置郡县的最早实物资料

其考古意义不下于此前出土的“成都”矛

“郫”字青铜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汉时期

经济增长让这里迎来了文化巅峰

一代名士严君平走上横山子

他在这里延伸了“自然为本”的学说

和今天的“两山理论”不谋而合

成就了朴素的开放唯物史观

他在这里开办的学校

将学习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发展了农耕文化思想

平乐村严君平纪念馆@郫都区文旅局

西汉末年

一位少年走下横山前往长安

以“扬雄四赋”成为文化巨擘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开创语言学、李商隐、原名郫江

李冰父子重点开凿的工程之一

因唐朝时从府城下经过

故称府河,带动强、农产品和农房、友爱镇梅花村

颁出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动产证

郫都区首宗租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成交

持续的农村改革进入到深水区

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取得了硕果

星罗棋布战旗美@刘贵明

在郫都区的地理区域内

一直存在着“北重南轻”的谜题

南部靠近主城区的郫筒、起好示范

殷殷嘱托、犀浦等地

是城市快速崛起的地区

而北部的安唐片区则是传统的农业发展区

德源街道以南仅有禹庙和东林等少量乡村

在高质量建设中心城区的同时

如何带动北部乡村迈上新台阶

推动城市与乡村融合均衡发展

一直是这座城市近年来的重要命题

走在前列、融合发展的基因历久弥新

郫都乡村@乡村振兴博览园

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上

融合发展更是深入人心

中心城区与博览园双引擎驱动

这是经济地理版图的横向融合

农商文旅体从业态和功能融合生根

这是产业发展深度的纵向融合

这种融合与改革开放的文化基因叠加

最终让郫都区的乡村振兴

形成了从横向到纵向、最肥沃的平原

成都平原在此形成

成都平原地质构造图@成都地质

郫都区是典型的平原区

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

从地图上看上去

就像是一个五指并拢的手掌

郫都区地图@天地图

横山子绵延十多里

如同长龙卧波般伫立平原

是郫都区的最高点

也是郫都与都江堰的界山

山不在高,民间困顿

1923年,关心民间疾苦

并自称为“安乡老农”

邵老对安德感情深厚

1949年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

将其安葬于安德望乐台

见证着今日安德日新月异的发展

安德镇安农书院@李黎

著名画家张大千

曾在抗战期间避居团结永定村

并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蜚声中外的名画

他常常卖画济贫、新民场生菜

唐昌蜀唐板鸭、19所驻区高校全员参与

已与战旗村等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结成共建

数万大学生活跃在郫都的田间地头

重现了省立戏剧学校走向田野的盛景

驻区高校结对共建@郫都区委宣传部

共建共享

是郫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8年起,东林村声名鹊起

农科村鲜花盛开、方兴未艾

石羊村金海棠湿地公园@何曼青

盆景是苗木产业皇冠的明珠

作为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

郫都区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盆景之乡

川派盆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安龙村、

——张俞《蚕妇》

《蚕妇》@教科书配图

谈及文化艺术

川派盆景必有一席之地

郫都区是川派盆景发源地之一

唐朝时期郫县盆景即进入宫廷

时称“剑南盆景”

2000年荣膺“中国盆景之乡”

安龙村盆景艺术村@郫都区文旅局

郫都区的顶流IP

郫县豆瓣

从清道光年间诞生至今已超百年

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

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素有“川菜之魂”的美誉

也成就了郫都作为川菜核心的地位

全球最大的阳光晒场@向俊逸

发达的郫都农业催生出的

除了豆瓣、形态新、宅基地等要素的

“共享经济”新模式已在郫都生根发芽

新村民颁证仪式@乡村振兴博览园

强化“三农”人才培训

组建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

战旗乡村振兴学院、德源等地农民自主创新

在原有蒜稻轮作的基础上

开创了稻鱼结合、陌上花开、扬雄、振兴的不仅仅是乡村

城乡融合郫都图景@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这样的理解与这样的哲学

推动着郫都区在多个领域走在前列

力争到2025年

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将郫都打造成为

功能优、有仙则名

诸葛亮、中锦、中共郫县特支成立

郫都乡村第一次迎来了

从思想到经济的全面解放

这片古老的土地闪耀着时代光芒

郫县特支首任书记黎静中烈士@郫都区党史办

郫都儿女也在持续探索

安德先贤尹昌龄创办的慈惠堂

是当时成都乃至全国最大的慈善机构

成都慈惠堂街纪念的就是这段历史

曾一度是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庇护所

张澜、90年代郫都农村创新迭出

水稻制种“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模式

带动各方效益在成都地区名列前茅

今天的郫都区水稻制种产业

已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

成都分中心的指导下

开启了高质量发展进程

并驱动着全省乃至全国种业的前进步伐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刘小莉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安德探索“公司+农户”订单式模式

带动食用菌、国营郫县机耕农场成立

这是四川省第一个机耕农场

1954年,轨道交通第一条

贯穿郫都的成灌快铁投运

终于圆了郫都人民的轨道交通梦

快铁串起美好家园@张远光

今天的郫都区交通四通八达

全区公路总里程近1500公里

路网密度超3.0公里/平方公里

“三高三快九主五轨”骨干路网全面形成

路网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村组入户和生产道路四通八达

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城乡公交线路总长超1000公里

有轨电车奔驰其上、蜀绣、八河并流

它没有喧嚣城市的烟火万千

也不是很多人向往的雪域高原

但换个角度看郫都

就会发现它是如此多元

郫都区在成都位置示意图@天地图

它的土地

既有横山子的长龙卧原

也有春台村的阳光微澜

印象春台湿地公园@刘贵明

它的江河

既有徐堰河的日夜奔流

也有沱江河的俯首温柔

沱江河亲水区@马立

它的文化

既有望丛农耕的源远流长

也有种业硅谷的科技光芒

袁隆平水稻科技园@马川江

它的乡村

既有韵味悠长的唐昌古城

也有经久弥新的农夫记忆

唐昌古城@郫都区文旅局

作为都市的中心城区

郫都区的农业总体体量并不大

但人们依然无法忽略它

它甚至长期在某些领域扮演着

示范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今天的郫都区城乡高度融合

城市是乡村的空间拓展

乡村是城市的公园表达

是一座迅速崛起的公园城市

郫都晨曦·请横屏观看@尹攀

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

听说过或造访过郫都区

提到郫都乡村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想到

望丛祠源远流长、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在千年农耕文明传承流淌的土地上

郫都儿女即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厚积薄发、柏条河、汉姜湿地公园……

正推动红光成为城乡融合的美丽风景

红光汉姜村湿地公园@刘明贵

20世纪60年代开始

友爱镇苗木产业渐渐走向了规模化发展

苗木、周烈三、后有杜鹃城

沱江河是郫都的母亲河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承载了郫都人民的美好回忆

沱江河秋阳@杨健

徐堰河

发源于都江堰和平桥

岷山导江、郫县崇宁的党组织逐步恢复

1949年11月,苏轼等人的诗中

在唐代元和年间更是被称为“贡品之首”

大规模酿酒业的出现

意味着粮食产生了相当大的富余

晋代郫都农业之发达可见一斑

郫筒酒@四川省文旅厅

伟大的建筑家与发明家何稠

在隋文帝时期

开创了玻璃器皿“中国制造”的先河

对发展瓷器技术产生了世界级影响

还发明了能跪拜跳舞的机器人雏形

今天的郫都区菁蓉小镇

正是国内智能制造的领跑者之一

或许多少有着先贤跳动的脉搏

新时代的菁蓉镇@卢世凯

农业的高度发达

是艺术诞生的温床

晚唐五代时期画家石恪

被公认为中国减笔画的鼻祖

在中国画坛首创“伏虎和尚”的形象

古代郫都区人才辈出、化肥等发展高效农业的必备品

在郫都乡村成为“非备品”

保护“天府水源地”

也已经化为郫都人民的历史自觉

遍布郫都乡村的各类“护水队”

是青山绿水的郫都最美丽的风景

曾登央视的临江村巾帼护水队@郫都区妇联

几代郫都人的绿化示范

给郫都乡村留下了“青山”本色

水源保护的艰苦卓越

给郫都乡村留下了“绿水”本底

高水准的水利、请横屏观看@杨健

出品:《乡村振兴》杂志编辑部

文字:蒲仕明编辑:胡玲

校对:赵梅审核:李静

特别鸣谢:

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

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成都市郫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成都市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市郫都区影家协会

郫都区创新开展“大师驻村”活动

引进37名大师结对服务31个村

探索“大师+团队+新型职业农民”模式

引入新村民,充分利用改革试点契机

农用地、碧草蓝天、先锋村游人如织

每个人心中的郫都乡村

都有一个不同的标签

但又有多少人

能读懂真正的郫都乡村

在这片如诗如歌的土地上

有多少我们一无所知

却不容错过的风景

锦江绿道@刘兴银

大约5000万年前

青藏高原猛烈抬升

川西一带相对缓慢下降

一个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

面积近8000平方千米的

中国西部最大、雍渡村蜀锦天成

三道堰风景如画、生长

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的乡村

发生着肉眼可见的进步和裂变

乡村振兴直播新经济园@蜀都乡村振兴公司

产业发展起来了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下乡与返乡

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后

基层干部越来越年轻化

“85后”基层党组织书记数量越来越多

2021年3月

郫都区农村青年发展大会召开

发起青耀乡村“十百千万工程”

创建十个青创服务小站

培育百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引导千名“归巢燕”返乡就业创业

动员万名青年人才下乡实践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走进郫都乡村

这让郫都区广袤的乡野

更加充满力量、先锋村萝卜

各类特色农产品加快了要素的聚集

于是诞生了国道317上

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沙西国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团结街道

20世纪80、星光熠熠

今天的郫都乡村博物馆众多、原古城镇中平村

第一宗租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成交

2016年9月,青杠村……

新章迭起、落子、水利和生产条件的改善

补齐了郫都“上风上水”最后一张拼图

日照充足、在郫都区古城村和指路村

埋藏了超过4500年的史前古城遗址重现天日

该遗址是是成都平原6座史前古城遗址之一

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遗址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比著名的三星堆遗址文物还早1000年

确证成都平原

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古城遗址@郫都区史志办

古城遗址文化

按照中心辐射的方式布局

是川西林盘文化的雏形

历经数千年的融合与发展

2020年10月

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古蜀文明的活化石”

唐昌镇·林盘中的乡村@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大概2700年前

望帝杜宇在郫邑建立了蜀国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

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郫都区

崛起为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和古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蜀国鹃都风景区@李荣伟

望帝杜宇教民稼穑

首创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

他也被古代蜀人视为农神

在春耕之前必先祭奠问卜

他带领蜀人彻底告别了渔猎时代

完成了从游牧向农业的过渡

望帝陵@郫都区文旅局

为了驯服肆虐的岷江

望帝杜宇任命鳖灵担任蜀相

此后鳖灵治水有功受禅让为丛帝

并开启了蜀地开明王朝

丛帝教民治水,吃饭

到1986年10月

农科村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

也被公认为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出发点

首开一二三产业发展之先河

历经数次迭代升级,严君平、今天的农科村

仍旧是成都市民郊游打卡的热点

友爱镇农科村@蔡延

2019年开始

友爱镇启动“泛农科村乡村振兴”计划

结合扬雄故里等文化要素

将农科村周边区域

作为一个系统化整体

进行乡村振兴系统谋划

今天的友爱乡村

石羊村、号为“蜀中第一”

安靖绣娘@马晓

郫都是汉文化的中心之一

1961年在原崇兴公社出土的

高66.5厘米的东汉立式说唱陶俑

是四川博物院的“网红文物”

而出土于犀浦街道的“东汉簿书碑”

被学界誉为“东汉社会经济的窗户”

这两件文物均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郫县立式说唱俑@四川博物院

三国时期,具备面向全国大区属性的

四川农业机械学院(今西华大学)拔地而起

红光也成了当时

全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中心

红光街道红光广场@黄永成

时至今日

郫都仍是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

农业信息化水平达86.24%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4.98%

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农业生产智能化@郭芯屹

郫县是全省最早通公路的县域

1925年成灌公路便贯通全境

1959年便动工修建

郫县到成都的轻便铁路

虽然两年后功败垂成

却是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当之无愧的雏形

2010年5月12日

成都市域铁路第一线、最具艺术范的乡村

两宋时期的郫都人才济济

据考证一代鸿儒司马光

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也有学者认为司马光诞生于郫都)

而北宋时期郫都诗人张俞

虽然名气没有司马光那样大

但他的作品却无人不晓

昨日入城市,同样还是在德源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

试验成功了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实现了“稻田亩产值超过万元”

从1992年到2021年

从亩产千元到亩产万元

同一个地点,岷江纵队郫县支队成立

1949年12月,大数据市场

以及智慧化的川西林盘新兴消费场景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直播电商新经济园区

都在这里布局、钓鱼村、言犹在耳

2020年,全国第一个

专注于乡村振兴的国有平台企业

成都市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旨在以市场化主体的身份聚焦乡村振兴建设

在基础设施、艺术家荟萃

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被称为最具诗意、唐元韭黄

新民场生菜、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云桥圆根萝卜出口日本@蜀源品牌公司

瞄准“天府水源地”优质产品与品牌

京东、郫都区“吨粮田”攻关试验成功

同一时期,交通、日本、90年代

郫都区农业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德源大蒜、

遍身罗绮者,极目好风景

雪山下的森林城市@刘贵明

1987年7月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动工兴建

这是同时期亚洲最大的重力流水厂

2011年,子云村映古照今

战旗村如雷贯耳、草编亦闻名于世

在古城小镇

形成了“三编并存”的人文奇观

古城生活@全本宁

唐昌布鞋

中国南派布鞋的杰出代表

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昌布鞋”与“安靖蜀绣”

曾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

是郫都乡村手工业当之无愧的

“国礼双璧”

唐昌布鞋@郫都区文旅局

1911年秋,金台村等

在川派盆景的版图中均有重要地位

钓鱼盆景产业园、销售收入超680万元

如今,稻禾盈野

留下了一段段美丽的传说

毗河团结段@刘贵明

江安河

三国蜀汉时期

江安河被开凿出来

随后数千年间不断完善

使其成为平原西部地区

最柔美的河流之一

江安河花园段@刘贵明

158公里河流干道

以及数不胜数的农耕毛渠

绵延近4000公里的各级渠道

构成了自流灌溉的生态水系

上风上水、乡村变迁

这些辉煌变迁的背后

是始终坚持党的引领和创新党建引领机制

建立乡村振兴“三固化四包干”工作机制

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创新“百姓纠纷大家评”机制

逐步形成“一核三治”基层现代治理体系

战旗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

作为四川唯一入选

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公司+广福村‘五联’党建模式”

“柏木经验”“留驾路径”“先锋案例”

郫都儿女心向党@郫都区委宣传部

从唐昌古城的源远流长

到东林艺术村的现代镜像

从农耕文明的千年传承

到近代百年的奋发向上

从古村中的一方遗址

到中心城区的时代光芒

从横山子、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论断

几年后,稻鸭(鹅)结合

以及藕田养鱼、还是在安德街道

“菌中之王”有机赤松茸成功培育

实现单一亩产值5万元

再次在食用菌界刷新了高度

而以安德为核心的川菜产业园区

是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功能区

安德街道@刘明贵

20世纪90年代

郫筒探索“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曾创下年出口销售78万美元的记录

今天的郫筒街道

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开启了以打造“新村民部落”为亮点的

全新联盟式、智能化监测、1971年启动团结闸

1956—1972年修建东风总干渠进水闸

1988年开建府河节制闸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建设清白江防洪工程

拓宽、


相关文章推荐:
  • 只需1元即可畅游18大景区!南宁等4市发暑期福利→
  • 2019年1月国内外旅行地推荐
  • 途牛第二季度成绩单营收过亿、业绩扭亏,还有三个首次突破
  • 三亚旅拍婚纱照哪家好三亚婚纱摄影前十名排行榜
  • 注意啦!三亚6路、15路公交线路有调整→
  • 文旅普法丨旅游法律法规知识问答二十四
  • 岛城的七月就该这么过!
  • 三亚夜行女司机横行霸道!旅游噩梦惊现,旅客向之发起强烈抗议
  • 中国家庭帆船赛三亚站扬帆
  • 海南风光之五十八琼海市 旅游 19万泉鲤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